人物誌:張宸語
花蓮生態療育社區可行性評估與發展策略──從地方創生到國際案例比較分析
計畫分類:文明發展與心靈安頓
指導教授:余振民

面對資本主義及人類中心主義盛行的當代社會,人們與自然環境日漸疏遠,進而造成對環境資源的濫用、生態危機,還有日益增多的身心問題,或許療癒性社區、生態村會是一個解方。
在「療癒性社區」、「生態村」中,不僅包含融合教育、友善農業、藝術療癒,能實踐「社會、文化、生態和經濟」四方面永續的生活方式,並透過社群的形成,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生活,共同應對少子化與超高齡社會的挑戰;同時也透過友善農業與永續的生活方式降低環境污染,與土地更緊密地連結,進而帶來內在心靈的療癒力。
過去有幸參訪美國Beaver Run Camphill社區與特殊教育學校,實際體驗療癒性社區所帶給身心靈的療癒,從那時起就期待未來能在台灣創造出獨屬於我們的療癒性社區。選擇到花蓮讀書,一大原因就是很喜歡花蓮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獨特的人文環境,相較於西部,更適合作為療育社區的發展地點。因此藉由這次花蓮學計畫,為未來理想做預備。
期待未來,花蓮的土地上也能孕育出屬於台灣、屬於花蓮的療癒性社區,並有機會在社群裡和伙伴一起尋找人與環境共好的生活方式!